你的位置:365在线法律咨询公司 > 新闻动态 > 83岁蔡澜去世:一生做错了一件花40年才知道是错的事,不应该那样_美食_电影_香港
83岁蔡澜去世:一生做错了一件花40年才知道是错的事,不应该那样_美食_电影_香港
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3:01    点击次数:184

【蔡澜的最后一餐:香港四大才子的传奇与美食情缘】

2025年6月25日,香港,养和医院。一位熟悉的名字悄然离世,蔡澜——香港“美食帝国”的奠基人、四大才子之一的传奇人物,带着对美食的无限热爱,和亲朋的陪伴安详地告别了这个世界。

如果你是年轻一代,也许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。但提到“蔡澜”品牌,餐厅里那道经典的点心,餐具上的logo,也许立刻让你恍然大悟:“对啊!那家蔡澜点心店!味道真不错,超有香港风味。”

展开剩余73%

然而,在变身美食家之前,蔡澜可不是凭空成就今天的美食帝国,他的最初梦想根本不在餐饮上,而是在大银幕。早年间,蔡澜本以为自己一生都将奉献给电影行业。40年的电影生涯,是他孤身奋斗的岁月,那段日子,他以电影为命,扎根影坛,经历无数拍摄现场的风雨。

可谁知,1992年电视兴起,带来新媒体的蓬勃发展,蔡澜却在事业的巅峰时刻毅然决定放弃电影,另辟蹊径,开始了茶饮料生意,渐渐转向美食写作,甚至开设专栏。很多人不理解,甚至觉得他有点“傻”,电影行业的前景多么广阔,他怎么会放弃?但蔡澜自己却直言:“我觉得我做错了一件事,花了40年才意识到——我不应该把自己困在电影圈,应该早点去追求其他的兴趣。”此话一出,许多人都叹服:敢于改变,勇气可嘉!毕竟,人生能有几个40年呢?

正如老画家摩西奶奶70岁才开始执笔创作,蔡澜的觉醒不算晚,反而是一种自我超越。人生没有完美的计划,晚一点觉悟并不意味着失败,反而是对“活在当下”的全新理解。

但你或许好奇,既然蔡澜如此喜欢美食和写作,为什么一开始会踏入电影圈呢?答案其实很简单,蔡澜的电影缘分深得父亲影响。他的父亲是诗人,还是邵氏电影公司的高层,正是这个家庭背景,让蔡澜从小对电影充满了浓厚兴趣。

1957年,17岁的蔡澜便被邵逸夫相中,成为了邵氏电影公司驻日经理。他在日本大学编导系学习电影,毕业后,正式成为邵氏电影的监制。尽管工作的压力巨大,每天在四五个剧组间穿梭,蔡澜并没有迷失自己。为了减轻压力,他把每一部电影拍摄看作是一场“游戏”,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。

然而,他真正踏入美食圈并非电影的延伸,而是偶然的契机。一次和父亲去餐馆用餐,因座位问题和餐厅遭遇不愉快的接待,这段经历让蔡澜心生不满,回家后,他将此事写成专栏。正是从这个小小的契机,蔡澜慢慢过渡到美食鉴赏,逐渐深耕这片领域。

随着蔡澜开始专注美食,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变得不再只有电影,吃喝玩乐成为了生活的重心。大家也总是好奇,蔡澜在品尝过那么多美食后,究竟哪国的菜最打动他呢?

蔡澜曾笑着说,许多人都问过他这个问题,虽然他经常回答:“和朋友一起吃的饭,才是最美味的。”但他自己知道,这种说法显得有些不太靠谱。他认为,任何一个国家的美食,背后都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农产品,这才是饮食文化的根基。

当然,中国菜一直是蔡澜钟爱的美食之一。他坦言,最佩服的就是顺德菜:“我吃过顺德的鱼皮饺,每次吃都觉得它越来越好,每个细节都令人佩服。”他还特别提到顺德的生菜鲫鱼粥:“顺德师傅的手艺简直无敌!鲫鱼虽然骨多,但他们的刀工精准到让骨头都碎成了渣,真的是只有顺德人能做得出来。”

当年,蔡澜的胃口几乎遍及全球,但他始终坚信,吃饭是要和有趣的人一起分享的,而非一味的“食物至上”。他曾感慨地说:“每次和法国人、顺德人谈论美食,他们总是滔滔不绝,但你会发现,法国人讲着讲着鼻子越来越高,最后满是自豪,而顺德人却不会看不起其他地方的菜,他们的谦逊让人印象深刻。”这或许也是蔡澜深爱顺德的原因之一。

不幸的是,蔡澜先生因病离世,我们只能遗憾地猜测,在那个远离尘嚣的地方,他是否也已经品尝到了心心念念的那碗最新鲜的生菜鲫鱼粥呢?

他,蔡澜,曾与金庸、倪匡、黄霑并列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。今天,我们目送他的离去,香港那段黄金时代的记忆,也随之远去。

发布于:山东省